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> 行业资讯
行业资讯

房地产并购血腥:从8亿砍到2亿 捡钱包的心态选标的

信息来源:投资界发布时间:2014/10/24 0:00:00浏览次数: 6052
      10月23日,200位房地产和金融跨界人士齐聚上海逸林酒店,这是投资界沙龙的第145期,房地产基金专场,房地产并购是与会嘉宾在论坛环节讨论最热烈的问题,有嘉宾连抛3个故事,各个惊心。
      8亿的项目2亿成交
  第一个故事,海南某一个项目,当时跟一个著名的房产商谈得很好,谈了大概两个多月,差不多在资金快到枯竭的时候谈到了8个亿的资金,最后,在银行还款期只剩下一周时间的时候,GP在机场跟这个房产开发商打了一个电话,GP跟房产商说8个亿太贵,2个亿!这宗并购最终以2亿成交。
  分享这个例子的是张江科技园张江发展基金部董事总经理林倍行,在林倍行看来,并购时机非常关键,抛开商业道德,资本方的确会找最有利的时机进入,场面可能很残酷。
  “由于整个行业的低迷,并购机会越来越多,我们去找项目不是去做投资,而是去本着一个拣皮夹子的心态,我们在等,一定是地上有一个皮夹子才去拣。” 一家房地产基金GP直接这样描述他们对并购项目的择选标准。
  可是,人家项目方也会想,“我这个地段这么好凭什么卖给你,就算现在弄的一塌糊涂也是一个优质资产。” 怎么和项目方博弈?三益资本投资副总裁陈斐的策略体现了资本方一贯的做法:一定要掌握主动权。“我怎么跟他谈?要等他这个资产无法控制的情况下跟他谈,需要他去梳理这些债权债务的时候才去收购,否则卖方的心里价位远高于地产基金的心里价位,这个合作就没法谈。”
       中小房企股权换资金
  投资双方地位之所以如此悬殊,核心原因就是中小房企堪忧的生存境况。近来,地产金融调控趋严,多数银行均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实施了严格管控,中小型开发商获得银行贷款甚至从信托拿钱都变得更为困难,大部分房企资金链趋紧,一些房企的资金链已接近断裂;北京、上海等大中城市甚至出现大型成熟物业的转让潮。
  除了抛售产权项目之外,为了先活命,中小房企不得不一手忙着去库存,一手忙着找资金,部分中小房地产企业只能以股权换资金,
  因此,无论从数量还是金额上看,国内的房地产并购都正在加速,据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统计,2014年上半年中国并购市场完成784起并购交易,房地产以91起交易、占比11.6%的成绩稳居第一;并购金额上,房地产行业排名第二。
  接下来,国内房地产业将出现大规模并购潮,这一判断已经成为行业内的主流观点。
       当心那些“坎”
  以往的房地产基金常常被称为“放高利贷”,高利贷这个模式门槛太低、操作太简单,迟早做不下去,但是,并购相对来说技术难度增加很多、门槛也高很多。
  第二个故事,天津南开区的一个项目,错综复杂的法律纠纷,听得人头都大了,GP不禁问“有这么多人告你,谁敢投?” 林倍行说,这样的项目即便要投资,法务问题也一定要缕得干干净净。
  项目看得多了,GP们还时常遇到意想不到的突发状况。第三个故事,天津的一个项目,卖方当时打算把它卖给万科,都已经谈好了,5个亿的资金,后期3个亿基本上就可以完全收购,但是,就在下午要签约的时候政府那边说不允许转让。为什么呢?之前政府是认为这个企业要死了,所以以欢迎的姿态非常积极的来处理这个事情,最后发现其实可以把这个开发商的钱吞掉,再罚两三个亿,这样子更好。
  这两个案例都是项目本身有问题或者资质不太好的。对于房地产基金来说,面对的大多是存在一定问题的项目。房地产行业融资成本差异非常明显,前20强或者上市房企融资渠道选择性大,像万科去年海外发债利率还不到3%,最优质的项目往往不缺资金,急需融资的项目往往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缺陷。
  凯思达资本高级副总裁全宇从来没觉得并购是一个热点,在他看来收购就是一个名词,一支股权基金的投资方式无非是参股和收购。“收什么项目?多少钱收的?收下来干吗?能不能弄好,而且有人接盘?”这些才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。
  钜洲资产石景说,钜洲资产拿项目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两点:一个是项目情况怎么样,二是资金怎么解决,这两个问题解决了之后决策者再拍板到底要不要做这个项目。
  不希望只是简单的做一个中介方,找到一个项目然后交给开发商,钜洲资产希望能够提供项目、提供资金、解决方案,给到大型开发商的时候是一个优质项目和资金解决方案,这种情况下大开发商更容易接受这样一个并购项目。这种观念也是来自于钜派投资的GP们之前的开发商背景。
  最近,钜派投资成立了一支专门的并购基金,“引入了房地产行业里面几位响当当的人物,以地产开发商的眼光嫁接资产管理,自己掌握更多更全的信息的时候,成功的几率更大。”石景说。